天才一秒记住【笔趣阁书吧】地址:www.ample-sg.com
在克里斯-哥伦布和詹姆斯-卡梅隆的教导之后,他怎么可能会看不懂?
如此一来,抱着日程表跟着剧组跑,那就成为了罗兰每日的工作。
…………
《铁钩船长》的叙事结构其实很简单,属于新瓶装旧酒,虽然故事很颠覆传统,但煽情的路线其实非常低龄,但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斯皮尔伯格明显知道观众想看什么,即便剧本叙事非常拖沓,在彼得-潘的中年危机方面进行了过多的描述,并且没有和印第安纳-琼斯那样,以闯关的方式推进剧情,但拍摄手法,倒是没问题的,再加上剧组成员都是有着丰富拍摄经验的大佬,所以项目推进起来,那真叫一个快。
什么叫流水作业?
看斯皮尔伯格拍罗宾和达斯汀,那就是流水作业。
前面在布景,后面再对剧本,前面景布完了,后面直接就上了。
而在各单位就位之后,摄影师和演员就动了起来,每个人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最多三条直接过,那种不ng,不纠结,不死磕的行为,真的和詹姆斯-卡梅隆,有着巨大的差距。
什么多拍几条后期选?
压根就没这一套好吗!
在全神贯注之下,三遍一个镜头,其实就已经是演员发挥最好的状态了。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新鲜事物的激情,也是有度的;若是导演让演员不断的重复拍摄同一个戏份,除非是演员演的真的有问题,不然的话,那是非常打击演员的积极性的。
不要说什么多演几遍,我们到时候可以挑个最完美的画面。
拍商业片,完全就没有这个必要。
“这又不是要冲奖,商业片这种东西,演技在水准线以上就够了。”
“没必要弄得和史诗片一样,让演员找到最好的状态,奉献出癫狂的演出。”
“如果真的一条一条慢慢拍,那只会让电影的制作成本不断上升,而这种行为,对导演极其不利,因为你拍这种商业片就是为了赚钱,只要卖点能完美呈现,其他的东西保持正常即可,不用太过深究……”
面对斯皮尔伯格亲自传教的商业片拍摄理论,说实话,罗兰其实是有些迷糊的……
因为,一个多月前,在他拍《终结者2》时,卡车司机那家伙,还在和他强调精益求精。
“可是……导演,詹姆斯一直在重拍,重拍,再重拍啊……”
趁着剧组布景的间隙,一直在旁观摩的罗兰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詹姆斯说,他想要找到最完美的画面,并且他也是这么做的,正因如此,我们一天下来,好像也拍不了多少。”
“是吗?那你还记得,詹姆斯在拍的时候,喜欢重拍那些画面吗?”
说实话,即便早就知晓,自家这个徒孙在剧组里就是一本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但当斯皮尔伯格真的接触之后,他才发现,罗兰的问题是真特码的多!
不过,和那些学院派的幼稚相比,他问的问题,其实都比较的有意思。
什么镜头运用,角色划分,画面带入等一系列问题全都是以实例来佐证的,和那种象牙塔里出来的家伙不同,更多的时候,罗兰不是不知道这个手法叫什么,而是他搞不明白,各种镜头的运镜方式如何与上下镜头进行联系,而在涉及到剪辑方面的问题时,他又会衍生出如此拍摄剪辑,观众看起来是否会舒服,那种引导式的代入感,是否会让观众神经一直紧绷或是舒缓,而在这种情况下,观众有没有可能出现精神疲惫或者无聊等状态……
罗兰问的这些内容,其实就是电影的实际运用,而如何把电影故事和商业结合,这种东西,那就是斯皮尔伯格的看家本领了,又或者说,这种心理研究,其实就是犹太帮立身与好莱坞的根本,因为只有先拥抱商业,才能获得投资方的青睐,而一旦投资方愿意投你,那甭管是冲奖还是卖片,就会简单很多。
所以……
斯皮尔伯格教导的,其实就是他当初从卢卡斯那儿学来的理论。
又或者说,是他教给罗伯特-泽米基斯、克里斯-哥伦布,是乔治-卢卡斯教给朗-霍华德,和布莱恩-帕尔玛沟通而出的,吃饭的家伙。
“呃……”在斯皮尔伯格的盯视下,罗兰思索了几秒,然后答道:“詹姆斯最喜欢重拍的画面,其实都是一些打斗画面,和拍叙事镜头相比,打斗画面他拍的更多……”
“当然……这可能是我们的剧情镜头演得好?”
臭屁的话语令斯皮尔伯格笑着挠了挠头,他没有对罗兰的演技进行评价,而是直奔主题,道:“对,打斗画面多次重拍,这就是卖点的体现啊……”
“《终结者2》那部电影本来就是动作惊悚片,只要打得漂亮,就能把观众摁在座位上。”
“詹姆斯的大量重拍,是为了强化自己电影的卖点。”
“你自己都说了,他不会大量重拍自己的叙事镜头。”
“为什么?”
“因为演员眼睛里是否有戏,这根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