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书吧

第61章 巡视科技院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阁书吧】地址:www.ample-sg.com

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戴太医,让你见笑了。”

“不敢不敢,今日才发现微臣是井底之蛙。”

戴思宗是震撼的,不少官员说科技院是徒有虚名,说什么有个太医院就够了,还要在科技院里培养医士,分明是殿下看不起他们。

找一些工匠泥腿子,甚至给有元廷的前官员在那里侮辱人。

今日,戴思宗才对这些工匠有了新看法,不管他们之前是什么,但都是有真本事的。

朱标负着手走在科技院的楼阁前。

这座院子四周都是房屋,原本是为东宫之后准备,但朱标请求老朱把这十几间屋子划了出来做科技院用。

医士,木匠,农事……还有高启他们讲解化学小册子和农学册子的地方,五花八门却井井有条。

宋濂他们正在屋子里和詹事府那些一起讨论着什么,朱标没有打扰,继续向前转着走着。

走到一处,戴思宗有些好奇起来,这门口用稻草盖起来的大缸里都装着什么东西?

刚才在那群医士那里看到有不少架在空中的竹筒,说是用来去药液的……

沐英看戴思宗好奇,得到朱标吩咐后,上前掀开那有缝隙的稻草说道:“这里面是他们辛苦挑选出来的大颗粒种子,怕正午太阳焦热晒蔫。”

“大种子?”

“孤命人培育的良种,只不过时间漫长,农药化肥缺一不可。”

加入北方的农夫一人耕田三五十亩,把夏麦秋粟合起来,可种粮食亩产两石以上(今市制亩300斤)。

而南方稻麦两熟田的稻谷可以亩产稻谷2石(288斤)。

如果经过研究,在用基础肥料,降低虫灾,那亩产更多,甚至亩产几十石都不是假话。

因为从小受苦,朱元璋深知作为农民的不容易。

他当时告诉朱标说大明开国后,希望百姓尽快有饭吃,有衣穿,能够过上安稳生活。

化肥农药研究,迫在眉睫。

有了这些,农业发展才不会太费力,扬州用的只是最普通易制的肥土。

等收粮后,倒是要看看第一年的效果。

上下五千年,自古就是幅员广大,情形复杂。

明朝曾经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不想着增益全国财富,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

如果朱标不穿越,那么历史依然按照最初发展。

历史上的1388年,老朱曾经亲自指示,让百姓纳税实物不用入仓库,直接供应于军士的家庭,军士则不再发给军饷。

并规定在应天府抽派若干税民,和金吾卫的五千军士对口。

不过,从大明居民簿和招兵改变后,这个问题也不会再出现了。

朱标被叮叮当当的声音拉回当下。旁边的戴思宗道:“殿下那屋子是铁匠?”

“戴太医,如今没有什么匠户贱籍,那些是孤请来练铜打铁查矿的科技官。”

戴思宗点点头。

矿物资产,上上辈子当图书管理员时,看过不少书。

那铜官山、狮子山、大团山、冬瓜山、凤凰山、新桥、贵池、安庆、琅琊山、沙溪等一批大中型矿床,铜储量有三百多万吨。

历史上,明代由于受到元代纸币政策破产的影响,还有缺铜的天然因素,使得大明朝廷最终放弃了金融市场的管理。

后来明代一度退化到了以物易物的状态。

明初发行纸币,失败后改铸铜钱。

却因为铜矿的缺乏和大明朝廷贸易,让货币的供应量难以维持下去。

前期永乐朝铸币以外,到了明后期,他们对货币的发行撒手不管了。

慢慢的,金银开始作为货币替代品。

但因为大明本身贫银以及明初推行铜钱的政策影响,金银的使用很多次被禁止使用。

明代中期,走私贸易大。

朱标清楚记得,那个德兴市位于赣、浙、皖三省交界,资源密集,矿业发达。还有金山银城铜都的说法。

这个德兴铜矿位于怀玉山脉孔雀山下,是中国第一大露天铜矿,也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铜矿。

按照大明如今才开国,技术和银子都不够,所以朱标打算先慢慢的准备着,保护好,等条件成熟才可以。

再往前走便是朱标当时建的神机堂,这个他是按着神机营做的模板。

老朱对火器很看重,这个玩意可在打陈友谅时,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尝到了甜头。

这里,除了请焦玉的后人和陶成道来传授研制,是老朱亲自挑的人。

“一装枪,二撚线、三装药、四马子、五投至子、六打三锤、七插箭……”

戴思宗听到里面的发出来的动静后。瞪大了眼睛,这个太子殿下准备的可真齐全。

朱标笑道:“哈哈,戴太医不必惊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神级大魔头 军婚蜜恋在八零 我的二次元人生 艾泽拉斯新帝国 起源树下的猎人 炮灰女修仙记 千机妙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