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书吧

第七十二章 女工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阁书吧】地址:www.ample-sg.com

张超的扩张计划是以后每天起码销售额达到七八十贯,而要完成这个任务,从生产到配送以及店里售卖,估计至少三四百人。

毕竟张超的面食几乎得全手工制作,粮食还得自己加工,做好了还得自己配送销售,这还是有不少面点都是直接送到别的酒楼饭店售卖的情况下。如果仅是制作面点,一个人一天估计能制作五百个馒头左右。但加上粮食加工、配送销售这些,就又得增添不少人手了。

张超有十一家店,另外还有不少零售员,还有许多配送员,加上一些推销员,这些都是生产之外的销售人员,另外还有各环节的不少管理人员,加上仓储等部门。

张家企业的人工需求量大增。

若把皂碱处和工程处也算进去,张氏集团扩张后起码需要五百个人。

若是在后世,五百个工人,这样的用工需求不值一提,随便贴张广告很快就招满人了。但这年头不行,这年头是农业为本的时代,大家都扎根在土地上,也被土地束缚着。

就算是大唐的军人府兵,那也还只是战时为兵,闲时就要为农的。工匠也是一样,农闲的时候兼职做下工匠,主业还是农业。

现在张超的那些工人,主要都是张家沟的村民,也是因为现在恰好是冬季农闲时候,大家闲着也是闲着才有空来张家做事,若是到了开春之后,谁还有功夫整天跟你做黄馍馍,田里的地还有耕呢,就算是妇女也得在家里养蚕织布,做饭洗衣呢,根本没其它工夫。

张超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张氏企业遇到了一个大问题。

自己的这些工人只能做些临时工,一旦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春耕开始,他们可就没时间给自己打工了。

那个时候,难不成自己的企业要停产?

这可不行啊。

张超突然羡慕起宋明时代了,宋时不抑兼并,大量百姓失去土地,只得流入城市,进入工坊里做工。明中后期也是这样,工商发达,资本萌芽,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了工人。

现在不行啊,朝廷还在不停的均田授地呢,许多原来无地的佃农现在都或多或少的分到了不少田地。

以后不能再招那些男人了,他们是农业生产的主力,而且不少人还是府兵,每年得抽不少时间得去训练、番上,遇战事还可能要去打仗。就算不打仗,到了农闲的时候,他们也可能要受官府征召去服劳役,去修城墙修路什么的。

大唐的调,就是每丁每年需要为朝廷免费服二十天的役。哪怕是中男,不用交租庸,可也得服役。

用这些人做工,哪天他们突然就要去打仗,突然就要去番上,突然就要去训练,突然就要去做劳役,尼玛,而且一去少则二十天,长则一两月,甚至半年的,这让自己一时间去哪里找人填补?

这样折腾,自己的张氏企业岂不是吃枣药丸?

张超不由的想起了后世,有段时间也出现用工荒,那些老板一个个都开着法拉利保时捷跑到街道上挂牌子招工。

没想到,自己这还刚发展起步呢,就遇到了一个这么严重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自己的张氏企业就只能是个小手工作坊,根本发展壮大不了啊。

好像历史上,英国人当初靠的是用童工。

哇,好残忍。

不过这好像确实是个解决的办法啊。

在大唐,凡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

男子十六岁就开始授田,二十一岁成丁开始承担租庸调,到六十为止。妇人则既不授田,也不纳课服役。

这也隋制有很大的不同,北魏时起,妇人是授田的,奴婢和耕牛也都能授田,因而妇人、奴婢、耕牛也是得纳部份课役的。

后来到了隋朝,部曲奴隶和耕牛都不再授田纳课了,改为一夫一妇为一床,夫妇同授田,同时按一床纳课。这夫妇一床纳的课比起单男丁纳的课要重,因为妇人只授男丁半数的田,但一床的税却几乎等于两个男丁的税。

这就导致了隋时有许多男子,到了结婚年龄却都不肯成亲宁愿打光棍,就为了避重赋。

唐朝开国后,便改掉了这一制度,妇人不再授田,也不再纳税。

有些地方地宽,中男也减半授田,但中男在成丁之前不纳租庸,只服些力役。

张超似乎从这里面看到了一点壮大自己张氏企业的机会。

男丁得种地、得打仗、得训练、得番上,女子得做饭洗衣、养蚕织布,一年里除了万物萧瑟的冬日里,难得有什么空闲时间。

哪怕是妇人,也忙的很。

农家百姓,吃的粮地里种的,吃的菜园里自己栽的,还得养猪养羊养鸡养鸭。连自己一家人穿的,都是自己养蚕种麻织出来的。

各乡各村,村前屋后,到处都是桑麻。一家几十亩地,可能要拿出来数亩地种桑种麻,每年除了向官府纳粮外,缴纳绢和布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这年头要织点绢布可不容易,得种桑养蚕,种麻沤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绑定国运:开局扮演诗人剑豪 女神的绝世高手陈扬苏晴 继承两万亿 联盟之电竞经理 惊怖冠冕 首辅夫人黑化日常 龙魂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