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书吧

第一百三十五节 平靖阳山(二)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阁书吧】地址:www.ample-sg.com

“这是为何?”

“且听学生慢慢道来。这事要从另外两人的来历说起。先说孙大彪,这人祖上并不是阳山人,是从湖广流窜过来的土匪,他祖上一来阳山就占了大莨圩的几家铺面,专门垄断与永化乡瑶民的食盐买卖。翻手就把盐卖成金子的价钱。

“他的盐主要是三个来源,一是明面上的官盐,二是走私的来的,三就是一些没本钱买卖夺回来的。一些走陆路贩盐去湖广或者去瑶排瑶寨卖的小贩,一旦被他手下碰到,免不了都要被他杀人夺货。至于绑票勒索的事情,孙大彪也没少做。”

王初一恍然大悟,难怪本地瑶民对盐价的事情耿耿于怀。原来还有这么一个原因!

“至于冯海蛟,他是盘踞在青莲圩的水匪,祖上据说是疍户,经过好几次火拼才占下青莲圩的连江河曲作为自家地盘,专门对过往船只勒索买路钱,不从者劫其船货,不单单这样,还经常对来往的货商强买强卖。”

但是这些材料并不稀罕:王初一在对外情报局编撰的《阳山概况》中多少了解了一些情况,虽然不算详细,大致也知道这几个人。

“县长可知湘吃粤盐、粤吃湘粮的说法?”彭寿安知道王初一有些不耐烦了。

“请讲。”王初一知道彭寿安要说到戏肉了。

“湖广熟,天下足。湖广产粮而不产盐,故而湖广粮贱而盐贵,广东则反之。连阳一带偏远多山,所幸顺江可一路直达广州,而与湖广只隔九凝山。翻山即可顺江北上直达武昌。所以连阳在南盐北卖的商路上,虽然地处偏壤,但也尚算繁华。尤其是连州,湖广的商人买盐,广东的商人卖盐,更是连阳三城最富庶之地。”

彭寿安以上说的还是废话,但王初一还是耐着性子听了下去。

“这三霸互相勾结,在青莲集就把收到秋粮卖给南下的粮商,再用换来的银子买盐,运到连州卖给湖广商人,再从湖广商人那里买粮填充县库。”

还有这样一手!王初一不由连连点头,这些细节在《概况》里的可没有提到。不是在地主政的人,根本就不知道里面的门槛。这老官僚别看办事不行,看事倒是明明白白的。

这番话让王初一确定了要先剿匪的心。原本他是打算先征钱粮,再剿匪。现在看来不杀几只猴子,这合理负担是收不上来的。

“剿匪还有一用,”彭寿安见他的态度转变,心里很是受用,干脆把自己在本地的做官心得说了出来,“连阳瑶民作乱,往往有本地歹人接应带路,朋比为奸。若是断了这根子,瑶民便是想造乱,也没那么容易。”

这个情况倒不算意外,因为黄超曾经和王初一谈过:本地土匪和瑶排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只要先把本地土匪清剿干净。瑶民再想下山劫掠就失去了向导。对促进地方治安大有好处。

“彭老爷说得这些很有用处。”王初一由衷的说道,“看来我们还是要从根子上先治理起来!”

剿匪的事情事关重大,王初一不敢擅自做主,便根据搜集到的情报,写了一份密码报告和自己的相关行动计划,派通讯兵送往连州请示。

虽说黄超给手下的归化民县长、州长充分的授权,但是军事指挥权这件事他还是有保留的――倒不算信不过他们,实在是他们的本钱太少:五个国民军中队,三个正规军连。分散在整个连阳地区,一个败仗就能伤筋动骨。黄超很清楚自己的局面,连阳三城目前的平静,全靠着他这一路上伏波军打出的“虎威”,并没有到了人人心服口服的地步――尤其是本地的豪强和瑶排们。只要发生一次较大规模的军事失利,这些势力就会立刻蜂拥而起。

宁可谨慎一些,步子慢一些,也得维持住“伏波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所以当他接到王初一的报告的时候,虽然知道剿匪是应有之义,心里也不由得忐忑起来。起身围着桌子上的大比例连阳地图看了又看,心里盘算了一遍又一遍。

实话说,他心里是颇为担心的。因为王初一在阳山的全部兵力只有两个国民军中队,外加一个永化瑶民组成的辅助小队。

一个中队驻在永化乡自然不能轻易动用――他们的存在不仅是震慑永化的瑶民,还监视着八排瑶往东南方向的道路。

另一个中队就是县城的国民军中队了。依靠阳山县里临时征发的壮丁组成的县民兵队,县中队有一定的机动力。王初一的计划就是使用这个中队对孙大彪和冯海蛟进行定点打击。

自然,这点兵力去围剿两个匪伙力有未逮。他们每一股都能动员起两三百人的匪徒。而且盘踞的地方都是多年经营的老巢,要直接武力攻打,战斗力有限人数又处于劣势的县中队就算能打赢也得打残了不可。

所以王初一提出的计划是“智取”,以“招安”为诱饵,将两个匪首诱出老巢,一鼓擒杀。随后趁乱袭击。一举铲平他们的老巢。

这个方案不能是异想天开――实际上黄超还很欣赏。因为他当年当县主任的时候,也是靠各种“计策”来剿匪的。

如果问黄超他最喜欢哪个明朝的历史人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西游:第四天灾横推三界 六格神装 给勇者们添麻烦的勇者 我当盲人的那些年 斗罗之红莲哥斯拉 凤御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