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书吧

第85章 霸道总裁大秘书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阁书吧】地址:www.ample-sg.com

距离春节还有大半个月,秦笛不想白白的浪费光阴,于是亲自撰文,登报招聘职业经理人。他想提前储备一批人才,迎接老约翰发包过来的工厂,否则到时候手忙脚乱,难道让机器设备漂浮在大海上不成?

他准备将部分工厂建在三线地区,比如说四川的攀枝花,绵阳,广元等地,免得遭受战乱之苦。

有些工厂也可以建在魔都,毕竟魔都拥有大量的人才,日本人进租界发生于1942年,短短三年之后就投降了。

老实讲,秦笛没指望这些工厂赚大钱,只想为国家和民族,做点儿力所能及的贡献。

这句话听起来高大上,但他心里就这样想的:“俗话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能力的人,就该多干活儿!要不然,躲在一边做蠹虫,并不能增加快感。”

他跟母亲商量,准备进一步增资扩建“慈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加大投入五百万大洋,将每年招收的学生增加到三百位。

另外,他还准备将“慈安外科医院”扩张到二十家,在更多的二三线城市建立医院,既方便普通百姓做手术,也方便受伤的将士获得及时的救治。

如此一来,他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几乎耽误了修炼的时间。

秦笛将五个跟随他多年的手下派了出去,赵昌,钱荣,孙胜,李辰,周明,这些人都已经三十多岁了,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

他们都通过了考察,从纱厂和粮行走出来,既受过中学教育,人又比较机灵,能帮秦笛做很多事。

除了这些人之外,秦笛手下还有好些位经理,比如说秦氏粮行的经理“朱轼”,百代唱片的经理“周天麟”,外科医院的主管“黄智函”,国泰药业的总经理“张贺”,医疗器械厂的负责人“罗林春”,以及两位房产经理,“游龙”和“张彬”等。

这里要提一下国泰药业的总经理张贺。

张贺毕业于复旦大学,本是朱明成的得意门生,后来学生变作女婿,成了朱婉的妹夫。

朱明成有二子三女,朱婉是长女,次女名叫“朱敏”,便是张贺的夫人。

按理说,当初朱婉研究阿司匹林的时候,从父亲那里借过钱,但是借钱归借钱,并不牵涉到股份。

刚开始的时候,国泰药业的规模很小,员工不过十几人,后来越做越大,除了生产阿司匹林外,还生产磺胺药和青霉素,并且在重庆和西安开了分公司,员工总数上千人,所以直到三年前,不得不经过一番挑选,聘请张贺为总经理。

老实讲,张贺作为连襟,看见秦家的生意规模庞大,心里既羡慕又觉得稀奇,但秦家气势已成,朱婉是三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国内拥有至高无上的名誉,也不容张贺有异心。

张贺拿的工资很高,日子过得很好,比朱明成的两个儿子好多了。

朱明成的大儿子名叫“朱泽端”,跟朱婉同父同母,只比她小两岁,早年留学法国,学的西方哲学,归国后在复旦大学教书,虽然说不上清贫,但是收入有限,延续了朱明成的书香门第。

朱明成的小儿子名叫“朱泽明”,跟朱婉同父不同母,只比秦笛大五岁。在朱婉的大力资助下,朱泽明毕业于加州理工大学理论物理学专业,毕业后回国待了半年,结婚之后带着新婚妻子,去德国从事研究工作,平日里很少回国。据说他身无浮财,一心扑在研究上。但是这样的高端科研人员,也不可能把自己饿死。

秦笛手下的经理,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位外,还有美国八家公司呢!别说国外的经理,即便国内的经理,每个月也难见一面。

他毕竟是修真人,不是锱铢必较的生意人,对手下要求没那么严苛,只要办事认真、工作勤恳就行了,即便工作中出了事,也可以想法子解决。平日里,他对手下充分放权,不会苛责于细节。要不然,他哪有时间修炼呢?

晏雪渐渐变成了霸道总裁大秘书,帮他分担了不少事。杜蓉和杜兰这两个记名弟子,则成了晏雪的助理小秘书,薪水也在不断增加。

秦笛琢磨了半天,将秦府周围的十几栋房子买下来,建立电报房和机要室,买了两台最新式的电报机,请了两位女报务员,还有一位年轻的姑娘,专门负责收集资料和管理档案,这些人平日里都住在附近。

因为魔都和纽约有十三个小时的时间差,所以秦笛要求在美国的几家公司,选择在下午五点之后发电报,那样魔都就是凌晨六点了。如果更晚一些,则是魔都的大白天。

另外,他为了给自己腾时间,防止自己去外地修炼,连续数月不归家,于是求助于父亲秦汉承。

他跟父亲讲:“粮行的经营固然重要,我这边还有更重要的事,如果我不在,麻烦您老看着点儿。”

他将自己在美国成立了多家公司的事说出来,三家房地产公司和两家艺术品投资公司都能独立经营,平常没事儿不会发电报过来,但是老约翰负责的咨询公司,以及罗斯伯格负责的食品公司,都需要跟魔都紧密联系。

秦汉承得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在豪门当夫人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柯南之红与黑的角逐 梦回香江1982 重塑人生三十年 活了万年终于有了老婆孩子 重塑千禧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