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书吧

第七十四章 挣钱路子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阁书吧】地址:www.ample-sg.com

挣钱路子

刘伟正对自己语文科目的估分,也算是比较精准。预计在90到95之间。

一个是语文的作文分数没办法紧缺预估,阅卷老师最后会给多少分要看阅卷人。

还有一个就是前面的题目,有些细节方面,会不会扣一些卷面分,或是知识点的分。

因为预料不到。所以,刘伟正估分的跨度还有些大。不过不影响总成绩就是了。

反正最后是分数出来以后,才会组织填报志愿。

既然不影响,刘伟正也就不在意了。如今先估分,也是让学生们做到心里有数就可以了。

“你们暑假要做什么?”

陈宁最后放下卷子,已经准备日常佛系了。

想了想,高二毕业后的这个漫长的暑假,怎么说也很有意义,准备浪一浪。

结果,刘伟正特别认真的回道:

“准备找个机会,挣点学费。”

自己家庭条件一般,刘伟正想赚钱想很久了。现在对于刘伟正来说,挣钱是第一要紧事!

回到宿舍,刘伟正就开始收拾东西,先把除了书以外的日常用品啊,被子啊,行李啊收拾好。

再来收拾那一堆一堆的复习资料和这半年做的卷子。

要是别的同学,有的会把资料背回家,留给弟弟妹妹作参考,有的直接就卖废品了。

但是,对于刘伟正来说,后面还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一年一个都要参加高考,所以这些资料还是弥足珍贵的。

柳依同学临走前,把她的参考书和卷子留给刘伟正,说让他帮忙处理。

于是,刘伟正就把行李以及书本复习资料以及卷子用绳子捆好,然后用从家里带来的扁担挑上,甩开膀子干,迈开11号回家了。

回到家里,也没有啥特别特别的欢迎仪式,更别说啥欢迎大餐了。

就是平平淡淡的家常蔬菜,能吃饱喝足就不错了。

不过,刘伟正想的是,今年自己高考,明年老三高考、后年老四高考,后面还有老五,至于老六,就饶了她吧,真的是学不进去啊。

老爸在大队当书记,其实没有工资,也是拿工分的,平时手里没有啥活钱。家里就靠老妈每月的28元工资过日子。

说句老实话,虽然考上大学国家会发助学金,但是说老实话其实不太够花,家里总要贴一些,不说别的每个学期来回的车票总要自己花钱买吧。还有牙膏肥皂之类总要花钱买吧。

所以必须想办法挣点钱,否则以后的日子就太难过了。

那么,从哪里去挣自己的第一桶金呢?

有人说,可以去抓黄鳝和泥鳅啊,其实这是行不通的。

泥鳅和黄鳝生活在那里?主要是稻田和田埂。但是这个时候所有的田地都是属于集体的。

抓点泥鳅和黄鳝自己吃问题不大,但是去倒卖挣钱,就不太合适了。

所以,抓黄鳝泥鳅去卖挣大钱的想法肯定行不通的。

刘伟正想来想去,倒是想到了一条路子,那就是卖棒冰。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华东最大城市沪江在新都县有两块飞地。在飞地工作的人拿的是沪江的户口和身份证。

在距离刘伟正所在县城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块沪江的飞地,这里有一个沪江的牧场,牧场生产的奶油棒冰是当时县里最高档的。

当时县城附近的工厂有茶厂、木器厂、树脂厂、轻工机械厂、农机修造厂、工艺厂和徽墨厂,县里西乡还有一个工业基地,有酒厂、化肥厂、棉纺厂、丝绸厂、啤酒厂、雨伞厂,后来被划走成了市里的一个区。

车间的工作环境肯定没有办公室好了,夏天里很多工厂车间闷热无比,很多工厂的车间里需要高温加工,里面的温度不是一般的高,而工人们都还要穿着厚厚的工作服,有的车间工人脚上还要穿那种翻毛皮鞋,可以说,人在里面呆上几分钟就会全身湿透。

而那个时候工厂里又没有啥风扇可以降温,就算有风扇,因为电力紧张很多车间也不能用。

因为条件所限,工厂也没有啥冰冻饮料可以防暑,条件好的工厂会煮一些绿豆汤,而条件差的单位只能供应足够的凉开水,再发点仁丹防止中暑,这就是那个年代工厂的夏季劳保措施了。

当然,夏季每个月在工资之外还是会发一些降温费,算是高温补助了。

这些高温补助,很多工人,特别是那些没有成家,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青工,就会用来买冰棍吃,有的一天还吃好几根。

既然有需求,就有一些卖冰棍的小贩背着冰棍箱到各个工厂门口叫卖,他们生意好得很,一箱冰棍没一会儿就卖完了。

刘伟正粗略算了一下,一根最简单的冰棍可以卖两分钱,而在牧场冰棍厂批发出来,批发价大概大概是一分五厘左右,所以一根冰棍可以赚五厘钱,一天卖100根的话就可以赚五毛钱,而卖200根的话可以赚一块钱,那么一个月就是30块钱,跟老妈的工资都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时代之巅 我有一座随身农场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台球博士 重生从努力当学霸开始 重返1998 冲出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