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笔趣阁书吧】地址:www.ample-sg.com
贞观九年,就在潞州城百姓们细微的抱怨声中到了。
虽然都对在城里大挖特挖颇为不满,但是很多人不满的是自己没能成为那两百人中的一员,吃不到一天三顿饱饭和油花花的大肥肉。而对于挖沟这件事情本身,其实后来很多人都彻底的接受了。
不管怎么说,以后闻不到臭气总是好事情嘛。
而对于那些本以为是来服徭役的两百人来说,这个冬天简直就像是做梦一样——不但每天可以吃三顿饱饭,甚至每天中午还有一顿肉吃!
说实话,这日子他们简直都不想回去了。
可惜今年就是挖通建好四条主干道即可,并不能让他们干太久。而且为了不影响家里的春耕,两百人也是豁出去了的卖力气,终于赶在一月底的时候全部完工了。
同时完工的,还有李元嘉的新造纸作坊。
不过作坊开工还要等到材料可以收集的时候,而且在衙署里猫了一个冬天的俆王,今年的事情也多了起来。
从开年的正月里起,便不停的从长安城中传来各种各样的消息——中旬的时候皇太子李承乾迎娶皇太妃苏氏,李元嘉这个当叔叔的自然送去了一份厚礼;接下来的二月份长孙无忌母亲去世,他又要表示一下哀悼之意;接下来的三月更是多事,除了洮州羌叛乱之外,朝廷又下令每乡置乡长一人,佐两人,同时重申武德年间的律令,将天下户分为九等……
武德七年的时候,其实民分九等的律令就已经颁布了。
不过那时候大唐自己都还不稳当,民户稀少,经济凋敝,根本就不可能真的三年编排一次,所以只是个律令形式而已。但是贞观九年的时候,李世民的位子已经坐稳,加上大唐国力日强,这次倒是真的可以认真推行了。
没的说,上面的命令潞州肯定也是要执行的。
只不过大唐中枢的命令要想一级一级的往下传达,一个州一个州的送过来,那可是相当的不容易。所以一直到五月初的时候,两道命令才一起传到了潞州城中,而日常负责接收命令的陈琳拿到官文之后,立刻便来到了潞州衙署,习惯性的拜访刺史李元嘉。
这两道命令,可都不是什么小事儿。
各乡都要增加三个官员,虽然芝麻绿豆大那也是官,大家自然是要排排坐分果果。至于说按柴资定户这种事情更是繁琐的很,偏偏又不能怠慢,一不小心就是麻烦。
没办法,户等可是决定着缴税额,那可是关系到每家的大事。
“略有不同的是,这次是上上户到中上户四等是上户,中中户到下上户是次户,下中户和下下户为下户。”
在潞州衙署里,陈琳认认真真的向李元嘉进行着汇报。
虽然心中略有些不耐,不过对于户等这种东西李元嘉还是颇为好奇的,忍不住问了一句:“嗯,为什么这次要这么分?”
想了一下之后,陈琳有些不太确定的说动:“这个下官也不是很肯定,大概是因为富户之间财产差别较大,可以多分几等,而穷人们……咳咳,都差不多的缘故吧?”
“……好吧。”
眼皮子跳了一下,李元嘉默然点了点头。
穷人们……
这个时代的唐朝有多少富人?别的地方李元嘉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哪怕就是长安城,富人也只是其中的一小撮而已。而在潞州这种“偏远之地”,富人们更是只有千分之一?而且李元嘉的判断标准,是指那些每顿饭都能吃得起面条或者其他什么干饭就算是富人的情况下。
一千年前的唐朝,你指望普通百姓过什么日子?
一天两顿饭,能够保证早上能吃上一顿干饭,有足够的力气下地干活,就已经是中等人家了。晚上回来就是睡觉,要么就是关起门来造孩子,吃那么饱干啥?要不然你以为为什么古代规定王才能一日四餐,普通贵族们一日三餐,老百姓只能一日两餐?
没别的,就是省粮食啊!
贞观年间粮食价格急剧下跌,其实就是占了地多人少的便宜,加上没有了战乱得到的快速回复。但是真要说起来的话,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肯定支撑不起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想想看吧,他们甚至才刚刚知道了曲辕犁的存在,而且想要在全大唐普及这种简单的农具就要至少十年!而想要让犄角旮旯里的农民们也用上的话,或许李元嘉这辈子过完都没什么可能性。
这样的情况下,除了人少地多之外还剩什么?
就靠着落后的农具和灌溉设施,大唐的农民们在土地里辛苦的刨食儿,一亩地少则几十斤,多则一百多斤,也就是南方出产大米的地方厉害点儿,一亩地有个两三百斤。就这样的产量,他们还要养活李元嘉这样的皇族,养活官员和地主,剩下的才是养活自己全家老小的,能吃饱就已经是小康之家了。
反正普通的老百姓,李元嘉从未见过一个胖子……
“大王?大王?”
就在李元嘉的思绪不知道飞去哪里的时候,陈琳在那边等了片刻等不到回应,再一瞧李元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