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书吧

第十一章 顽劣的少年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阁书吧】地址:www.ample-sg.com

“孺子!余子皆在刻苦作画,你竟敢在学堂中酣然大睡,真是气煞我也!”

在一处宽敞明亮的厅堂里,一位头发花白,留着三尺长须的老先生手里拿着一把戒尺,正对着一位少年大发雷霆。

这少年,年约十四五岁,长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身上穿着一套白色宽袖长袍,如果不是睡眼惺忪,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倒也能让人眼前一亮。

老先生看他这副惫懒模样,气得浑身发抖,手中的戒尺高高举起,却始终没有落下来。

他重重地“哼”了一声,扔下这少年,转过身摔门而去!

“希孟,你又惹先生生气了!”

见先生离去,一旁的另一位少年笑嘻嘻地说道。

王希孟伸了伸懒腰,又趴在低矮的画桌上,嘟囔道:“春困秋乏,时令也!如此大好春光,不睡岂不可惜?”

“哈哈,谬论,谬论!”身边的几个少年一起哄笑了起来。

这里是北宋宣和年间的国子监画学。

国子监画学位于一片雄伟连绵的建筑之中,雕梁画栋,碧瓦朱檐,掩映在青松翠柏之间,与四周满眼的青翠相映成趣,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此刻,哄笑的少年们并没有发现,在画学外的一株落满粉色花瓣的桃花树下,北宋的皇帝、翰林图画院院长宋徽宗赵佶正背着双手,一脸笑意地看着画学学堂里发生的一切。

在他的身后,则是已官拜太师的蔡京,一脸恭敬地站在赵佶的身后。

“这一批画学生,已学满三年,也不知究竟有几人能考入翰林图画院?”看了一会儿,赵佶忽然低声开口道。

蔡京跟在宋徽宗赵佶身边已久,自然知道官家的脾性,之前不过是自言自语,并不用他来回答。

果然,停了一会儿,赵佶又道:“此次翰林图画院科考,太师可有何好题?”

国子监画学的培养目的就是向翰林图画院供给最低等级的画家,即画学生。经过翰林图画院的历练,画学生将逐渐被培养成画艺渊博、实力超群的御用画家。

因此,升入翰林图画院是每一个国子监画学生徒的梦想,并以此成为“天子门生”。

蔡京闻言,立刻躬了躬身,想了片刻,才笑道:“臣只擅书法,于绘画一道并无甚见解。倒是官家书画双绝,令臣等敬佩万分,想必这次翰林图画院科考之题,官家心中早有计较。”

赵佶呵呵笑道,并未再说什么。

心里却是有些满意,和蔡太师聊天就是舒服,总是能听到想听的话,不错,不错。

英国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而宋徽宗赵佶,不爱江山,爱美人,但他更爱“丹青”。

赵佶的艺术主张,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结合,他是工笔画的创始人,花鸟、山水、人物、楼阁,无所不画,这便是卓然大家的共同特点。

他不仅擅长绘画,而且还在学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

而太师蔡京,也是一位书法大家。他的书法博采诸家众长,自成一体,笔法姿媚,字势豪健,痛快沉着,独具风格。

早在宋哲宗时,蔡京就以书法扬名于世,当时还做端王的赵佶很喜欢蔡京的书法,从别人手里高价买下蔡京题写过的扇子。

赵佶即位后,赏识蔡京的才华,经常把自己创作的花鸟画拿给蔡京题跋。

这两人,既是君臣,又是艺术好友,蔡京能身居高位,与赵佶对他的书法赏识不无关系。

……

王希孟和他的画学同学,显然没有注意到站在门外的赵佶和蔡京,更没有想到,命运的玩笑开得如此之大。

大观四年(1110年),翰林图画院科考如期举行。

全国各地的画家全都蜂拥而至,准备参加这独特的翰林图画院科考,期望能以自己的画技赢得官家的赏识,从而进入翰林图画院,成为一名人人敬仰的宫廷画师。

在画学中学习了三年之久的王希孟,也带着画具,精神奕奕地前去应考了。

进入一人一间的简易考棚之后,王希孟将用蜜蜡密封住的考题打开,一看之下,顿时愣住了。

考题中只有一句诗:“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是考题?

以前在画学里学的不都是一些花鸟鱼虫啊,宫女啊之类的画吗?

这次怎么忽然变成了一句诗?

王希孟陷入了沉思之中:应该用什么样的画面来表现这诗句里的意境?

不止是他,和王希孟一起来应考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们,面对着这莫名其妙的考题,一个个全都是一筹莫展。

咱们以前不是这么作画的啊!

以前的命题作画,要么是“春日游园”,要么是“秋日赏菊”,都是简单明了,直指主题的,这用一句诗来作画,是哪个缺德货想的注意啊?

过了大半天,终于开始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最初进化 穿成千亿资产病弱女配 战死的夫君回来后 空间净神录 红楼风华 隔墙有男神:强行相爱100天 少女的祈祷